宣教與文化:向什麼樣的人,做怎麼樣的人

預告片
向不同文化的福音對象,你會如何自我介紹?自我介紹,是華人的、還是西方的文化呢?「跨文化版本的自我介紹」,考驗你我的跨文化智商,體驗宣教與文化的密切關係。
「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」,「萬民」包括與華人自身之文化、世界觀、生活環境不同的族群。根據宣教所涉及的時空與文化,標示出宣教類型,期盼「萬民」在華人教會事工中得到更多的宣教關注。
案例:來自歐、非、亞的同工們約了12點要一起去採購,你會幾點出現呢?在跨文化環境裡,我們需要具備高度的文化敏銳度,讓文化不致成為服事和傳福音的阻礙而是助力。
送人珍貴咖啡粉做謝禮,對方卻說:「那糖呢?」你馬上感到被冒犯嗎?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,宣教士的謙卑態度和敏銳回應,往往是與福音對象建良好關係與做見證的關鍵機會。
面對跨文化福音對象,宣教士的智慧與耐心格外重要,不能只看外表行為,要像「剝洋蔥」一樣,層層走進他們的世界觀,為「神國文化」開一條路,使福音能進到最深處、轉化人心。
有人竟然對聖經上那位父親跑去親愛的親吻擁抱兒子的行徑,感到非常生氣?這案例要提醒我們,必需放下對聖經和自身文化理所當然的認知,幫助福音對象走進真正的聖經文化。
氣候、食物、居住條件和人際互動,在家鄉許多只是便利與否的生活小事;在跨文化環境中,卻可能是宣教士天天得面臨的挑戰和甚至壓力,需要你我更多的理解和接納。
  • 7個章節
  • 1時54分鐘
課程售價
NT$ 2,280
NT$ 800
立即訂閱
有人見到她就「挑眉」,這是藐視?不信任?還是打招呼?送珍貴的咖啡粉給當地村民作為謝禮,竟然被問「糖呢?」有同工從很冷的北方國家來到很熱的南方菲律賓當宣教士,天天中暑;有來自歐美的宣教士孩子為了適應亞洲食物,練就出一個「加番茄醬就什麼都能吃」的本領...
 
邱師母有說不完的「跨文化故事」,聽來很有趣、甚至很好笑,但其中充滿了她對文化不同的敏銳與體貼;除了謙卑學習不同文化、了解差異,她也相當活潑有創意,巧妙運用自己斜槓人生經歷的多種身份、職分,做出「跨文化版本的」自我介紹,令人耳目一新!不是為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,而是為了能更貼近所服事的對象。金宣教士所示範的,正如使徒保羅說的「向什麼人,我就做什麼人」。

 

5大學習重點:

  • 了解文化的形成方式及定義
  • 看重文化智商,學習「向什麼樣的人、我就作什麼樣的人」
  • 宣教中的文化交流有哪些,如何避免差異造成的謬誤
  • 從生活、工作、人際關係了解宣教需適應的文化差異
  • 如何看待跨文化適應的問題

金克宜宣教士

 
金克宜宣教士的經歷相當豐富,早在「斜槓人生」成為職場風潮之前,她已多次轉換跑道:經濟碩士、研究員、聖經碩士、教會傳道;參與菲律賓少數民族聖經翻譯、「當代中文譯本聖經」修訂;泰國準宣教士培訓、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動員部同工;彩虹媽媽,電台兒童節目製作主持,她還是三個孩子的媽!但這一切並非為了個人成就感,而是跟著先生、一同追隨上帝的心意和帶領而走出來的跨文化宣教人生。